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1984 33535 53688 上海夜网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桑拿休闲论坛上海新闻发布会详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

[复制链接]

3029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级别
9 管理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31 15:3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28日下午,上海市人民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秘书长陈靖介绍上海市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市办公厅副主任朱尧、市发展委副主任周强、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吕鸣、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裴晓、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市新闻办副主任、市新闻发言人尹欣主持新闻发布会。
  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工作机制如何建设?简政放权如何惠及更多企业?资源规划、工程审批有哪些相应举措?“一网通办”将发挥哪些关键性作用?……赶紧来看发布会上的亮点信息吧↓
  中央电视总台(央视):8月1日《若干措施》实施以后,对于加快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下一步工作机制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
  陈靖:这项颇有力度的措施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要抓落实,要有好的机制来保障落实。
  首先从市办公厅来说,我们会努力督促各个部门抓落实。措施后面有一张附表,把23项措施的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要求各部门提出具体的操作意见和相关管理办法。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审批权下放给了区里,所以区里也要做好相关衔接工作。有的时候审批权下放了,但可能基层会存在没有专业人才,或有些条件不具备等情况,我们要支持区里有效承接下放的审批事项。同时,可能还要注意不要变成名义上下放了,但到最后其实是多了一道环节。所以,我们要去督促、督导,确保下放就是下放,抓好相关的落实。
  另外,我们还要建立起问题的协调解决机制,要突出问题导向。《措施》推进中,可能企业会反映一些问题,需要多部门配合和联动,有的可能还需要市里推进解决。怎么样形成高效的协调机制和问题解决机制?这里我简要展开,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疫情防控中的一个做法。
  今年2月初,市民对疫情防控都很关心,提了很多问题。正常情况下,“12345”市民热线大概一天收到关于传染病的电话十几个,但是在疫情防控高峰的时候,一天可以收到2万个以上的电话。原来市民热线一天一万多个电话,那段时间仅疫情防控就2万多个电话。网络方面,“上海发布”的相关留言也很多。2月23日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机制,由市办公厅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快速办理。到昨天为止,已经从海量市民的意见中梳理了700多个问题,梳理出来后就分给各个部门,一般三天就办完了;“疑难杂症”的问题我们就讨论出台相关的综合措施,5天左右高效解决,办完以后就通过新闻马上进行发布,让市民知道提出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6月底、7月初,《》和《解放日报》专门对此做了报道,如何快速办理群众的意见,并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智慧。在政策落地方面,我们也想借鉴这个机制。
  同时,的工作和相关的、体制、流程,都要围绕着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着企业和基层的需要来做。比如疫情防控的后期,那段时间大家觉得一下子马上的车开始多起来了,大家就很担心说那么拥挤,防控怎么办?后来我们从3月9日开始推出错峰上下班试行办法。
  我记得差不多是在3月5日提出的这个设想,两天当中边开座谈会调研,边做方案进行审批,3月9日开始部门就实施了错峰上下班。市、区两级到今天为止还在这样做,早晨8点一班,9点一班,10点一班,下午5、6、7点各一班下班。这样一方面错了峰,客观上也为企业、市民在机关拉长了两个小时的服务时间,自身流程的优化适应了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除了重大项目以外,我们接下来还会对一些重要政策的落实进行协调。我们会梳理一批重大的项目,对照特斯拉的标准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我们还会通过这种方式,对一些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落实快速办理、。
  我们想尽可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做好的自身,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市民。我也希望朋友能够关注今年部门推出的一些主要政策的落地情况,记者们可以从头到尾跟一个项目,看看过程中有没有做到我们的目标,让的力量一起参与监督,共同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这项取得更好的成效。
  上海人民:在《若干措施》当中推出了一系列的放权措施,比如下放到浦东新区实施的事项推广到全市各区,抓好放权落地的过程当中,在惠及企业方面会有怎样的具体安排和措施?
  朱尧:《若干措施》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一项系统工程,比较复杂,不仅需要准确了解基层对简政放权的需求,还需统筹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和放权效果。
  《若干措施》起草过程中,我们就制约项目落地的制度性、根本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针对规划资源、绿化、施工许可等审批提出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以求精准放权、有效赋能。比如占用已建成公共绿地的许可,目前统一由市绿化市容局进行审批,基层单位和企业反映,由于无法在各区办理,企业需要市、区两头跑,较为麻烦。市绿化市容局非常重视,这次措施里确定将占用500平方米以下已建成公共绿地的审批权下放至各区办理,仅这一项举措,可能就有七成的项目不用到市里来进行审批了。
  近年来,市大力支持浦东新区高质量发展、科创中心建设,在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向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先后下放了50余项市级审批事项。综合评估下来,应该讲效果都非常好。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承接实施后,积极探索创新、优化。比如,浦东新区承接市级环评审批权限后,对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原需编制报告书的项目,以及通用或专用设备制造类等原需编制报告表的项目,上海桑拿休闲论坛探索实施告知承诺制,省去了内部流转审批流程,大大节省了企业等待审批的时间。所以我们这次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决定将已下放浦东新区实施的事项复制推广至各区,已下放张江科学城实施的事项复制推广至张江高新区各分园。
  一是加快推动各类放权政策落地。针对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已下放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的50余项审批事项,组织相关市级部门结合实际,确定由浦东新区复制推广至各区的事权、由张江科学城辐射到张江高新区各分园的事权,逐项细化明确监管责任等,并及时调整完善业务系统,修订发布办事指南,计划一个月内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对放权效果的评估。放下去以后能不能接得住、接得好?关键是要注重“放管结合”。我们将组织相关市级部门同步制定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强化市级部门对下放审批事项实施运转情况的监督,防止放权出现“落体”。同时,评估下放事项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确保事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第一财经日报:近年来上海重大项目推进方面成绩非常突出,请问结合这次《若干措施》,上海在确保这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方面有怎样的工作举措?
  吕鸣:大家知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是工业投资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今年以来,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狠抓产业招商、企业服务,加快推动落地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发挥重大产业项目对经济的牵引带动和战略支撑作用。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逆势飞扬,同比增长15.0%,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速达20.1%,连续10个季度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贡献度占到了1/3,达闼机器人、格科微电子、英威达己二腈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如期开工建设。近期,市经信委联合市相关部门将特斯拉项目推进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梳理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举措,汇集到今天发布的《若干措施》,目的是以点及面,制度性保障产业项目建设发展,为实现六稳六保提供有力支撑。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目标导向、专班推进。我们联合项目所在的区和相关的委办局,形成了一批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力强、社会效应好的重大项目,建立了由市领导牵头的建立特斯拉式工作专班,围绕项目各阶段节点目标,实施挂图作战,强化要素保障,提供优质服务,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包括开展特斯拉式招商,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动出击,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控制点企业和龙头项目;提供特斯拉式服务,落实服务专员和帮办制度,按照一项一策,制定清单、责任清单,制定时间表和线图,为重大产业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实施特斯拉式审批,针对规划、土地、环评、施工许可等关键环节,进一步简政放权,并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加大推进力度,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周期。接下来,我们将联合各区、各部门,在第一批特斯拉式项目的基础上再遴选一批,让特斯拉速度成为项目推进新常态。
  二是问题导向、政策统筹。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大调研为手段,充分研判产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聚焦形成制度性解决方案。比如针对战略留白区优质技改项目认定周期长的问题,我们认定时间压缩到10个工作日,并将认定权下放至各区;再比如针对设计方案意见征询容缺后补事项不明确的问题,我们此次,对交通、、绿化市容等管理部门意见可实施告知承诺、容缺后补,先行批复设计方案,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予以补齐。
  三是效果导向、加强保障。我们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强化要素资源保障,高效率、差别化配置资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若干措施》中就明确,针对重大项目,实地指标周转暂借,由市级统筹一批用地、排污、能耗等指标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必要时采取直供。另外我们还联合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金融服务保障,今年将重点推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中长期低息贷款,第一期已计划为9个重大产业项目解决年利率4%、总规模450亿元的低息贷款。
  澎湃新闻:《若干措施》实施以后,在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试行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等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周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告知承诺是这次我们过程当中需要着力推进的内容。应该说,今年来上海整体投资形势不错,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增速在东部主要省市中居首位。
  《若干措施》发布实施以后,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还要再进一步落实好重点的项目,我们主要想抓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大新开工项目协调力度,推进重大项目中计划新开工项目、预备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 加强部门间横向协调和各层次纵向联动,推进项目前期立项、规划、用地、环评、施工许可等全流程工作,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前期工作深度达到要求,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二是加强重大项目研究储备。按照近期、中期、远期分类储备项目。上半年,我们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综合交通、安全保障和能源供应五大领域,研究制订了今后三年的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深化研究重大项目专项规划等,提出今后5年的重大储备项目。对其中部分带动性强的功能性项目,今年计划安排6000万元专项研究经费,推动预备项目加快转为正式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安排一批、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是深化,企业投资项目试行告知承诺制。根据国家投资体制的总体要求,本市已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性备案。企业通过在线平台告知备案信息即为备案,备案不设前置条件、不要求提供信息以外的材料。根据《上海市优化营商条例》,我们正会同相关部门借鉴兄弟省市经验,研究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试行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制。初步考虑围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强化项目过程服务监管,对于部分具有明确标准、技术规范的许可事项,简化或取消行政审批,由企业按部门公开的标准、技术规范和相应要求,做出书面承诺后自主开展相关工作,并向部门报备情况,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实施方式上,我们拟先行选择本市的部分区域开展试点,待总结经验后,进一步复制推广。
  东方网:在推进重大项目签署协议至开工建设过程中,规划资源部门加大创新力度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今年为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发展,在规划、土地管理方面又出台一些惠企政策。请问哪些可以固化下来成为长效机制?
  许健:规划资源部门创新用地管理,优化规划土地审批,加快竣工验收方面总结前期的惠企政策,形成了机制。
  概括来讲,在用地管理方面,一是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使用。采用指标周转暂借方式,加大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全市范围内的统筹力度,切实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保障市、区用地需求。二是优化土地出让方式和转型利用机制。深化项目用地“带方案”出让,用地单位可依据土地出让合同及审定通过的设计方案等,直接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推广项目用地“按标准”出让,落实分区域分行业的绩效准入要求,实现“地等项目”。支持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发展研发、养老、城市配送等设施。三是精简优化土地供应审批。实行建设用地审批“三证合一”,实现土地供应只办“一个事项”。
  在规划审批方面,简化项目规划许可程序。主要是进一步下放市政项目规划资源审批权限,提高控详规划调整效率,细化完善规划执行。将规划审批时限压缩至10日以内,规划执行图则更新入库时限压缩至2日以内。改进设计方案意见征询行政协助工作;对设计方案审批实施告知承诺、容缺后补。
  在竣工验收方面,一是实施项目分期竣工验收。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在项目工程质量安全、规划资源和消防验收完成后,先行完成主体工程或单体建筑的竣工验收,支持主体工程或单体建筑尽快投入使用,其他验收部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项目末期验收时再予以核验。二是实行“验登合一”。对自持的项目,优化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流程,在项目竣工后同步办理综合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手续。三是实施土地核验容缺通过。对规划核实满足条件、土地核验尚需完善相关手续的项目,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由建设单位承诺办结期限,经认定后容缺通过,企业可凭验收文件办理经营相关手续。
  新民晚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想问住建委的领导,工程建设方面的审批有没有新的进展?这次若干措施实行以后会不会有针对性的新举措?
  裴晓: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高度重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及营商优化工作。聚焦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抓手,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我们会同市发改委、市规资局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条例》,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放管服向纵深推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强力推进“五个一”。做强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做实市、区两级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审查中心,企业办事“只登一扇门”(即审批审查中心一个机构),“只敲一扇窗”(即在一个综合受理窗口就能办理所有相关事项),“只递一套表”(即一次性在一个窗口递交所需表单),“只录一系统”(即只需一次登录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只见一部门”(即从报建至竣工验收只与审批审查中心一个部门打交道)。
  二是着力简化项目开工流程。通过“减、并、放、转、调”,先后取消强制招标、强制监理、资金到位证明、等审批环节和管理要求。特别是疫情期间,为进一步扩大特斯拉带动和溢出效应,针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工程项目,我委在今年5月专门发布了政策文件,明确了可实施单独开展桩基工程施工发包、提前启动监理和施工招标、优先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放宽施工招标资格条件、探索施工许可证容缺审批等一系列举措,助力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三是持续优化竣工验收流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从制度创新着手,以提高验管效率为出发点,整合各专业验收管理部门原来“各自为政式”的单独验收,为在线开展的全程“一站式综合竣工验收”。对于社会投资低风险小型项目,加大力度,探索实施“验登合一”。
  四是减少企业办事“隐性时间”。针对直接影响企业获得感的各类评估评审事项,加大清理、替代和整合力度,将前本市72项中介服务事项精简至40项,精简率达到了44%。针对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推行清单制、标准化、分类别管理,争取尽早形成“一事项一方案一指南”。
  实施3年来,累计已有近5000个新改扩建的房建项目、近4000个装饰装修项目按照审批后的新流程进入审批管理系统在线办理。其中,完成综合竣工验收的项目达到近1500个左右。企业普遍反映办事“从几个人跑一件事”变为“一个人跑几件事”,项目审批程序和时间大幅减少,成本大幅下降。以特斯拉超级工厂、山姆中员旗舰店、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已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不断刷新上海速度。后,世界银行报告上海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跃升至35位,较去年提升了67位,已连续两年实现大幅跃升,并超越部分发达国家。其中,建筑质量控制指数得到满分,更是达到全球最高水平。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责任分工,不折不扣做好《若干措施》的贯彻落实,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向纵深推进,持续优化建筑许可营商。
  朱尧:“一网通办”是改善营商非常重要的工作抓手,也是落实今天发布的《若干措施》的重要支撑。“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两年多来,已经成为了上海营商的一张名片,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我这边报几个数据:
  截至7月27日,“一网通办”平台个人实名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200万,法人用户超过208万,覆盖了上海90%以上的法人主体;接入服务事项达2341项,其中84.4%可以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办理;日均办结量已经超过10万件。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网通办”平台对做好疫情防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方面也有一个数据,去年年底12月份的时候,平台上办件量中,企业和群众线上办、网上办的办件量占比不到20%,到今年6月底,这个数据已经上升到了40%以上。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市、区各部门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远程核验,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会商,推进项目的加快建设。这些做法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我们把一些措施也放到了《若干措施》中。
  在围绕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下一步我们要在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上下功夫,聚焦业务流程的性再造,数据的整合共享,用户体验的优化,加快“一网通办”的,主要是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进一网、能通办”为目标,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相关手续全程电子化在线办理,让数据跑代替企业跑腿,实现“能做到不见面办理的,不再面对面办;能做到远程办的,不再现场办”,切实方便企业。
  二是以“减材料”为重点,牵引“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一网通办”里有两个主页,市页主要针对市民提供服务,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还有企业专属主页,汇聚了各个企业的全项目类型、审批部门的批复信息,我们给企业一个网上空间,企业到办理各类事项的数据,在这里都有全量的展示。因为有了这些数据,企业在填报项目申请、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到减材料、减环节。
  三是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引领,对企业视角的“一件事”,从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和管理架构这六个方面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依托“一网通办”总门户和线下办事大厅的综合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加快项目的落地速度。
  数字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数据业务操作系统”(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为各地数字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附2: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
  关注国脉电子政务网,CIO的思想阵地与交流平台,5000位CIO在这里读懂“互联网+政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2 上海夜网论坛 (www.021snyw.com)  版权所有
官方QQ:2030314199  邮箱:2030314199@q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